首页 >> 甄选问答 >

太上感应篇原文和译文解释

2025-09-26 00:19:13 来源: 用户: 

太上感应篇原文和译文解释】《太上感应篇》是道教经典之一,相传为老子所著,但实际成书于宋代。该篇以“善恶有报”的思想为核心,强调个人行为对命运的影响,主张积德行善、避恶从善,劝人修心养性,追求道德修养与人生圆满。

本文将对《太上感应篇》的原文进行简要总结,并结合现代语言进行翻译与解释,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内涵。

一、原文(节选)

序号 原文句子 简要说明
1 太上曰:祸福无门,惟人自召;善恶之报,如影随形。 一切灾祸与福报并非来自外力,而是由人的行为决定。善行必有善报,恶行必有恶果。
2 是道则进,非道则退。 遵循正道就前进,违背正道就后退。
3 常存慈心,勿妄杀生。 要常怀仁爱之心,不随意伤害生命。
4 不欺暗室,不欺孤寡。 即使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,也要守身正直,不欺负弱小。
5 慈心于物,广施恩惠。 对万物怀有慈悲之心,广泛给予他人恩惠。
6 慎言谨行,言行一致。 言语和行为都要谨慎,做到表里如一。
7 不贪名利,不慕虚荣。 不应过分追求名声与利益,避免虚荣心作祟。
8 心怀感恩,不忘本源。 对父母、师长、朋友等要心怀感激,不忘根本。

二、译文与解释

原文 译文 解释
祸福无门,惟人自召;善恶之报,如影随形。 灾祸与福气没有固定的来源,都是人自己招来的;善行与恶行的回报,就像影子一样紧随其身。 强调因果报应,人的行为决定了自己的命运。
是道则进,非道则退。 符合正道的就前进,不符合正道的就后退。 行事要符合道德规范,否则就会走向失败。
常存慈心,勿妄杀生。 保持慈悲之心,不要随意杀害生灵。 强调尊重生命,提倡仁爱精神。
不欺暗室,不欺孤寡。 即使在黑暗中也不欺骗,不欺负孤儿和寡妇。 提倡在无人监督时仍能坚守道德。
慈心于物,广施恩惠。 对万物怀有慈悲之心,广泛施予恩惠。 鼓励助人为乐,广结善缘。
慎言谨行,言行一致。 言语要谨慎,行为要稳重,做到言行一致。 强调诚信与自律的重要性。
不贪名利,不慕虚荣。 不要贪图名声和利益,不要追求虚荣。 提醒人们不要被欲望迷惑,保持内心的清明。
心怀感恩,不忘本源。 心中常怀感恩之情,不忘根源。 强调孝顺父母、尊敬师长、铭记恩情。

三、总结

《太上感应篇》虽篇幅不长,但内容深刻,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智慧。它不仅是一部道教经典,更是一本关于做人处世的指导手册。通过学习和实践其中的道理,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,培养良好的品德,从而获得内心的安宁与人生的幸福。

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,《太上感应篇》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,值得我们细细品读与践行。

  免责声明:本文由用户上传,与本网站立场无关。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,并不构成投资建议。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。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

 
分享:
最新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