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> 甄选问答 >

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处

2025-09-03 20:04:21 来源: 用户: 

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处】一、

“不求闻达于诸侯”这句话出自《三国志·蜀书·诸葛亮传》,是诸葛亮在《出师表》中所写。这句话表达了诸葛亮淡泊名利、不追求功名显赫的态度,体现了他以国家大义为重、不计较个人得失的高尚品格。

“不求闻达于诸侯”字面意思是“不希望在诸侯之间获得名声和地位”。这不仅是对诸葛亮个人志向的描述,也反映了当时士人阶层中一种重视忠君报国、轻视权势富贵的价值观。

为了更清晰地展示该句的出处及背景信息,以下以表格形式进行整理:

二、表格展示

项目 内容
原文出处 《三国志·蜀书·诸葛亮传》
出处原文 “先帝不以臣卑鄙,猥自枉屈,三顾臣于草庐之中,咨臣以当世之事,由是感激,遂许先帝以驱驰。受任于败军之际,奉命于危难之间。尔来二十有一年矣。先帝不以臣卑鄙,猥自枉屈,三顾臣于草庐之中,咨臣以当世之事,由是感激,遂许先帝以驱驰。受任于败军之际,奉命于危难之间。尔来二十有一年矣。先帝不以臣卑鄙,猥自枉屈,三顾臣于草庐之中,咨臣以当世之事,由是感激,遂许先帝以驱驰。受任于败军之际,奉命于危难之间。尔来二十有一年矣。”(节选)
作者 陈寿(西晋史学家)
文章名称 《出师表》
作者身份 诸葛亮(蜀汉丞相)
语境 诸葛亮北伐前上奏刘禅,陈述自己忠诚、尽责、不求名利的立场
含义 不追求在诸侯间扬名立万,强调忠于国家、无私奉献的精神
精神内涵 表现了古代士人“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”的理想与责任感

三、延伸理解

“不求闻达于诸侯”不仅是一句历史文献中的句子,更是一种精神象征。它代表了古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——不慕荣华,不图私利,而是以天下为己任。这种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深远影响,尤其在儒家文化中被视为君子风范。

此外,这句话也常被后人引用,用来表达淡泊名利、甘于奉献的人生态度,成为许多文人墨客推崇的处世哲学。

四、结语

“不求闻达于诸侯”虽简短,却蕴含深厚的文化意义。它不仅记录了诸葛亮的志向,也映射出古代士人的精神风貌。通过了解其出处与背景,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忠诚、责任与人格修养的核心价值观。

  免责声明:本文由用户上传,与本网站立场无关。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,并不构成投资建议。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。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

 
分享:
最新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