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> 甄选问答 >

答司马谏议书原文及翻译

2025-09-21 14:23:34 来源: 用户: 

答司马谏议书原文及翻译】《答司马谏议书》是北宋政治家、文学家王安石写给司马光的一封回信,旨在回应司马光对新法的批评。文章语言犀利,逻辑严密,体现了王安石变法的决心与思想立场。

一、

本文是王安石针对司马光在《与王介甫书》中对其变法政策的批评所作的回应。文章从“名实”入手,强调改革的必要性,并指出旧党人士固守成规、不思进取的态度。王安石以坚定的态度表明了自己的政治立场,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深切关注。

二、原文与翻译对照表

原文 翻译
某启:昨日蒙教,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,而议事每不合,所操之术多异故也。 我(王安石)谨启:昨天承蒙您赐教,我私下认为我们交情已久,但在议论政事时常常意见不合,是因为我们所采取的方法大不相同。
虽欲强聒,终必不蒙见察,故略上报,不复一一自辨。 虽然想再多说几句,但终究不会被您理解,所以简略地回复您,不再一一为自己辩解。
今君实所以见教者,皆出于一片忠爱,然其所言,似有未尽。 现在您所指教我的,都是出于一片忠心和爱护,但您所说的话似乎还有未尽之处。
夫人之相知,贵相知心;今吾与足下交游,非一日之功,岂可因一言而废其平生之志? 人与人之间的了解,贵在相互理解内心;我现在与您交往,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,怎能因为一句话就否定我一生的志向?
盖儒者所争,尤在于名实;名实已明,而天下之理得矣。 读书人所争论的,尤其在于“名”与“实”的关系;如果名实明确,那么天下的道理也就清楚了。
今君实以“侵官、生事、征利、拒谏”四事责我,此乃世俗之论耳,非圣贤之言也。 现在您用“侵官、生事、征利、拒谏”四点来指责我,这只是世俗的看法,而非圣贤之言。
夫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,以授之于有司,非侵官也; 制定法律制度并在朝廷中加以修订,然后交给有关部门执行,这并不是侵犯官职;
议事以效忠于国,非生事也; 议论政事是为了效忠国家,这不是制造事端;
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,非征利也; 利用天下百姓的力量来创造天下财富,这不是谋取私利;
听取群言以广益,非拒谏也。 听取大家的意见来扩大见识,这不是拒绝进谏。
况且,天下之人,未必皆为君子,而君子之言,未必皆为善。 再说,天下的人不一定都是君子,而君子的话也不一定都正确。
故曰:“苟利国家,虽死不避。” 所以说:“只要对国家有利,即使牺牲生命也不逃避。”

三、结语

《答司马谏议书》不仅是一篇驳斥性的书信,更是一篇体现儒家理想与政治抱负的典范之作。王安石以理服人,既不卑不亢,又不失风度,展现了他作为改革者的坚定信念与远见卓识。通过这篇文章,我们不仅能了解宋代政治斗争的背景,也能感受到古代士大夫的责任感与担当精神。

  免责声明:本文由用户上传,与本网站立场无关。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,并不构成投资建议。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。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

 
分享:
最新文章